5月23日,北京市气象局雷电科学防护技术团队工程团组技术人员对“中国天眼”雷电峰值记录仪进行远程维护,北京防雷公司通过升级雷电监测系统增强这一超大面积建(构)筑物防雷装置可靠性,以更好地应对当地已经到来的雷雨高发季。
该工程团组负责人张仲介绍,团队加强与驻京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以正在承担的“中国天眼”系统防雷项目为着力点,不断提升超大面积建(构)筑物防雷能力。通过设计新型防雷装置,中和屋面感应电荷,实现电荷平衡,解决建(构)筑物接闪器难以敷设的问题,将单一直击雷防护效率提升至99%。
据了解,团队多年来一直聚焦“四超”防雷能力提升开展研究。张仲介绍,“四超”指超大面积、超长尺度、超高尺度、超多房间等单体建(构)筑尺度超过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或高度200米的超大尺度建(构)筑物,除了“中国天眼”,还有国家大剧院、国家体育馆“鸟巢”等大型建筑,以及常见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。避雷针、接地、电涌保护器等传统防雷技术在“四超”防雷工程中,会遇到接闪效率低、接地效能低、系统监测精度差等问题,此类防雷技术难点亟须获得有效解决。
瞄准提升“四超”雷电综合防护效率这一核心指标,团队实现多项技术原理和方法的重要突破。团队研发了防雷系统精准化测量技术,获得精细化接地电阻阈值,将防雷接地系统的测量误差由目前的20%减小到5%以下;采用新计算方法,将雷电电磁场空间分布模拟网络精度由100平方米提升到1平方米,明确了雷击敏感设备的放置问题;提出采用光学传感器监测避雷器健康状态,颠覆了以往人工监测电涌保护器放电次数判断寿命的做法,监测精度提高至96%。
目前,该技术成果在“中国天眼”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、“中国尊”、全国天文行业64台射电望远镜以及北京、武汉、青岛等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实际防雷工程中推广应用,雷电综合防护效率提升至92.75%,较传统防雷技术提升了46.43%,可有效防止超大尺度建(构)筑物遭受雷击而造成雷电灾害。